一、如何區(qū)分洋房和高層?1、從建筑形態(tài)區(qū)分一般來說洋房為6層以下多層板式建筑,以4和5層為主,外國建筑風格明顯,綠化率比較高,普遍存在遠郊區(qū)一帶。一般來說,洋房首層贈送花園,頂層贈送露臺,也有將戶外綠化景觀引入室內的情況。高層住宅一般4層到6層,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戶型上下疊加而成的住宅。可以不設置電梯,樓梯往往作為多層住宅的主要上下樓通道,另外,在一般情況下,無車庫和花園贈送。2、從容積率區(qū)分花園洋房的容積率一般約為1.2到1.5,市場上在售的多層洋房,容積率多數是在1.2到1.5間,相似于排屋的建筑密度,而小高層約為2.8到3.0。因為容積率低,所以洋房則擁有更多的土地實現寬敞樓間距,居住能享有綠色的生活環(huán)境,在景觀資源上也較高層有。3、公攤面積不同通常情況下,高層住宅的公攤面積很大,一般是25%,也就是說你面一套一百平米的房子,25個平方的公攤面積,在把建筑面積一除,套內面積可能只有70來平方或者更少。但是花園洋房則不同,一梯兩戶,公攤面積較小,使用率可以達到87%左右。4、從價格區(qū)分從價格方面來看,洋房價格一般偏高,位置偏遠,物業(yè)管理費貴,選擇花園洋房可以擁有私人花園,房屋的戶型方正,且房屋的戶型不能隨意改動。小高層居住環(huán)境較好,房屋空間的利用率一般較高,其物業(yè)形態(tài)也較好,但是公攤的面積大,需要交的物業(yè)管理費也貴一些。5、從電梯數量區(qū)分市面上洋房大多為專戶電梯或者一梯兩戶,但是現在的小高層,基本是兩梯四戶。甚至有些較高的樓層,由于住戶較多,因此上下班的高峰坐電梯比較不舒適。二、買房選洋房好還是高層好?注重生活環(huán)境的購房者選擇洋房更好一些,洋房的綠植與建筑互為掩映,引景入室,園林具有參與性和互動性,觀賞度高;而高層在形態(tài)上就顯得局促緊張,雖說高層視野廣闊,但景觀對高樓層缺少滲透,觀賞度較低。新希望皇冠國際小區(qū)內部還有天然河流穿過,比起一般的小區(qū)而言自然環(huán)境肯定好了不是一點兩點。但如果考慮到購房成本,一般洋房的價格都比高層要高出一部分,對于普通家庭來說,只能買個普通小區(qū),幾十平米的高層,沒有必要為了追求居住環(huán)境而給自己過重的經濟壓力。
全部3個回答>小高層與高層應如何區(qū)分?
150****9974 | 2024-11-10 14:57:39
已有5個回答
-
131****6955
小高層與高層的區(qū)分主要依據建筑高度和層數。小高層住宅通常指7-11層,高度在24米以下;高層住宅則指12層以上,高度超過24米。在購房時,購房者應仔細閱讀購房合同,了解房屋的層數、高度等信息,以保障自身權益。
查看全文↓ 2024-11-16 18:44:57 -
180****1518
小高層與高層的區(qū)分主要依據建筑高度和層數。小高層住宅通常指7-11層,高度在24米以下;高層住宅則指12層以上,高度超過24米。小高層住宅的容積率較低,居住密度較小,而高層住宅的容積率較高,居住密度較大。從市場趨勢來看,隨著城市土地資源的日益緊張,高層住宅的建設比例逐漸上升。
查看全文↓ 2024-11-15 22:51:36 -
188****4437
小高層就是矮一點的樓,高層就是高高的樓。小高層住著舒服,高層看著風景好。
查看全文↓ 2024-11-11 15:58:25 -
184****8590
根據《城市居住區(qū)規(guī)劃設計標準》,小高層住宅指7-11層,高度不超過24米;高層住宅指12層以上,高度超過24米。政策鼓勵小高層住宅建設,以提高居住品質,控制高層住宅建設,以保障城市安全。
查看全文↓ 2024-11-10 23:44:14 -
181****5209
小高層與高層的區(qū)分主要依據建筑高度和層數。小高層通常指7-11層的住宅建筑,高度在24米以下,而高層住宅則指12層以上,高度超過24米的建筑。小高層住宅密度較低,居住環(huán)境相對舒適,而高層住宅則因高度較高,視野開闊,但居住密度較大。此外,小高層的公攤面積相對較小,得房率較高,而高層住宅的公攤面積較大。在選購時,應綜合考慮建筑質量、物業(yè)管理、周邊配套設施等因素。
查看全文↓ 2024-11-10 23:27:24

相關問題
-
答
-
答
一般情況下,根據樓房的高度不同又分為低層、多層、中高層、高層和超高層。規(guī)范規(guī)定:1—3層稱低層、4—6層為多層、7—9層為中高層、10層及以上為高層、總高度為100米以上為超高層。在現實生活中,通常人們把7—11層的樓房稱為小高層。小高層特點有哪些?1、建筑容積率高于多層住宅,節(jié)約土地,房地產開發(fā)商的投資成本較多層住宅有所降低。2、這種小高層住宅的建筑結構大多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從建筑結構的平面布置角度來看,則大多采用板式結構,在戶型方面有較大的設計空間。3、由于設計了電梯,樓層又不是很高,增加了居住的舒適感。但由于容積率的限制,與高層相比,小高層的價格一般比同區(qū)位的高層住宅高,這就要求開發(fā)商在提高品質方面花更大的心思。小高層住宅幾樓**好?一層到二層離地面很近,雖然得到心理上的舒適感,但是低層空氣循環(huán)減緩、陰影和濕度大、通風不好的樓區(qū)污染也比較嚴重。通常大家會認為,三樓是**理想的,而恰恰正是這里集結了大量有害物質,所以小高層的1-3層**好不要選。四樓、 五樓的有害物質就少得多,因為它們開始下沉或水平方向消散。如果有電梯,那么七八層也是非常好的樓層,有害物質少,且距離地面較遠,不吵鬧,不潮濕,且空氣流通性較好。那么,是不是越高越好呢?有人認為高層空氣清新、噪聲也少、景色也很優(yōu)美,而這前提是你所居住的小高層周邊處于一個什么樣的環(huán)境, 你所住的高層的周邊沒山沒水, 看到的只是前面樓座的“后腦勺”,“享受”著城市的各種光電污染就意義不大了。8—11 層是環(huán)境學上所謂的揚灰層,空氣中的塵埃、有害物質在這個高度有個停留的過程 ,其實由于“峽谷效應”的影響(“峽谷效應”指的是周邊有公交干道或工廠、以及高樓密集的住宅) ,在街道風的作用下, 含有灰塵的氣流不是平穩(wěn)移動,而是在高樓之間的某個區(qū)間上下“徘徊”。近地面的污染物隨氣流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又向下或水平方向消散。這個“高度”,大概在 30 米左右。也就是 8-11 層之間。
全部5個回答> -
答
買高層一般有噪音和揚灰層的說法。由于氣流和建筑微環(huán)境的影響,建筑物在一定高度范圍內的部分灰塵密度較大?!币话銚P灰層在9到11層。但不一定是高層的9到11層,因為“其具體高度受諸多方面因素影響,在不同地區(qū)、不同城市、不同市區(qū)甚至不同小區(qū)都有差異,這跟灰塵密度、周圍建筑高度和氣流湍流特性都有關系。你考慮高層就選擇16層,很吉利,樓層選擇的很好,很有眼光。不會是揚灰層,噪音也不會周邊的影響,價格也差不多。頂層不要去選擇,頂層在一定程度上不管開發(fā)商把隔熱做的多好,防水做的多好,都會對房子有影響。小高層的上水也是靠水泵抽水供水,您選擇的層次很好,水壓可以。太高的話水壓達不到。
全部3個回答> -
答
綜合各方面因素,小高層選樓層**好不要超過六樓。六樓**好,接著依次為五樓,四樓、二樓、三樓,七樓、八樓九樓……一樓鉛(一般懸浮在2米以下)等重金屬集結,其實對老人也不利。小高層住幾樓到底要如何選擇呢?高層住宅是城市化、工業(yè)化的產物,高層住宅**大的優(yōu)點,就是可以節(jié)約土地,尤其是對于我們這樣的人口大國,同樣的地基建造六層住宅與建十二層住宅,土地利用率可提高一倍,這顯然對政府和開發(fā)商都有利(政府可以多賣點地,開發(fā)商自然更不說了),所以近幾年政府及開發(fā)商都利用各種傳媒鼓吹炒作住小高層的利處,于是乎,住小高層似乎成了一時髦和潮流,小高層也如雨后春筍在各地遍地開花。這里先說說小高層的益處,首先,從建設質量上看,一般情況下,高層的建造標準、建造質量要高于多層。普通多層住宅一般為磚混凝結構,而高層住宅由于它為鋼筋混凝現澆,地基深而結實,墻體厚實,不滲水,抗震性能好于多層,整棟大樓不會下沉變形;而且折舊年限長。還有雙路供水,供電系統(tǒng),可提供更有保障的供應、集中安全的住宅環(huán)境、規(guī)?;墓芾矸铡⒁约傲己玫牟晒馔L條件等優(yōu)勢。隨著小高層的普及,近些年挑選樓層的爭論又多了起來,一說到選小高層樓層,一些人肯定會說,這還用爭論?!既然是小高層,當然是越高越好了,其實不然,同一套戶型,所在的樓層不一樣,居住感覺也會大不相同,每層樓都有自己的小氣候。樓層不同,對我們的生活影響也不同。這里先介紹各樓層的利弊讓大家自己斟酌。先說說一般不被購房者尤其是年輕購房者看中的低樓層吧,一樓到三樓,人們通常生活在樹冠下,離地面很近,常常能傾聽到樹枝敲打窗戶;要說心理上舒適,這里是**好的;同外部世界保持現實聯(lián)系,不用朝下瞧人。但接近地面的生活也有不足:一層到三層離地面很近,雖然得到心理上的舒適感,但是低層空氣循環(huán)減緩、陰影和濕度大、通風不好的樓區(qū)污染也比較嚴重。一般人會認為,三樓是**理想的,而恰恰正是這里集結了大量有害物質。四樓、五樓的有害物質就少得多,因為它們開始下沉或水平方向消散。
全部3個回答> -
答
1.容積率低品質高容積率是洋房區(qū)別于普通高層**根本的要素之一。因為容積率低,就可以實現寬敞樓間距,享有綠色的居住環(huán)境,以及獲得較好的采光,景觀資源也較高層有優(yōu)勢。據調查,目前焦作市場上的樓盤容積率低于2的樓盤,屈指可數。而且隨著城市的發(fā)展,低密度住宅將會越來越少。2.得房率高公攤面積小空間大小是衡量舒適度的標準之一。從得房率上來說,洋房的公攤面積小,得房率高。以90㎡為例,常規(guī)的洋房實際使用面積為80㎡左右,甚至更高。而高層使用面積僅67.5㎡。也就說高層公寓需要110多㎡左右的建筑面積才能享受到洋房90㎡戶型的套內面積。3.面寬大采光好高層一般都是兩梯四戶,因為需要兼顧4戶采光,不得不限制單套戶型南向面寬尺度,多為8米左右。洋房則能保證大面寬戶型設計的實現,一般洋房的面寬約10-12米,個別戶型甚至超過13米。4.電梯上下、戶數少高層一般層數高達二、三十層,又是兩梯四戶,戶數多。每天上下班,都是人擠人,而且要等很久。而洋房,樓層低戶數少。而且有些洋房還做了對開門電梯廳,類似于獨立入戶,當業(yè)主回家從電梯里走出時,還有一個半私密的空間過度,每天體驗當然大不同。
全部5個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