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由于房價的直線上漲,存了那么多年的資金遠遠不夠買房,而小產權房相對來說,價格比較能接受,于是很多人開始購買小產權房。**近接到了越來越多關于小產權房的咨詢問題,這其中關于“小產權能否轉變成大產權”的疑問**多,那么小產權到底能不能轉變成大產權呢?小產權房能否轉成大產權?研究發(fā)現,“小產權房”并不是一個法律上的概念,它只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形成的一種約定俗成的稱謂。目前通常所謂的“小產權房”,也稱“鄉(xiāng)產權房”,是指由鄉(xiāng)鎮(zhèn)政府而不是國家頒發(fā)產權證的房產。所以,“小產權”其實就是“鄉(xiāng)產權”“集體產權”,它并不真正構成嚴格法律意義上的產權。說的再直白一些,“小產權房”是一些村集體組織或者開發(fā)商打著新農村建設等名義出售的、建筑在集體土地上的房屋或是由農民自行組織建造的“商品房”。另一方面,在買房過程中界定大產權房與小產權房,**主要的標準是看房產所占土地的來源。如果是國家(也就是當地政府)劃撥或者轉讓的,屬于大產權(經濟適用房除外)。這類房產在建設之初就已經向國家繳納了相應的土地使用費用,個人在購買后,受到國家的認可,可以出售、抵押。
全部3個回答>小產權房轉正需要什么條件 小產權房什么時候可以轉正
157****8678 | 2016-07-20 09:54:42
已有1個回答
-
132****8246
房屋產權即房屋所有權,是指對房屋的行使占有、實用、處分、收益的權利,從概念上講房屋產權是沒有大小之分的。所謂的“大產權”和“小產權”只是一種較為通俗的說法,是房地產業(yè)內從業(yè)人員約定俗成的一種稱呼。但目前關于大產權與小產權的說法并不一樣,大致有三種解釋: 第一,是把開發(fā)商取得的房屋所有權稱為“大產權”,把買房人取得的房屋所有權稱之為“小產權”,或者說“大產權”是指整棟樓的產權,而“小產權”是指大產權分割后過戶到業(yè)主手中的產權,在實際的權利行使上,兩者是沒有質的區(qū)別。 第二,是把國家發(fā)產權證的叫大產權,國家不發(fā)產權證的,由鄉(xiāng)鎮(zhèn)政府發(fā)證書的叫小產權。購房人要注意的是鄉(xiāng)鎮(zhèn)政府發(fā)證書的房產實際上沒有真正的產權。這種房沒有國家發(fā)的土地使用證和預售許可證,購房合同國土房管局也不會給予備案。 第三,買房后如想再轉讓時,不用再交土地出讓金的叫“大產權”,在轉讓時要補繳土地出讓金的叫“小產權”。對這個區(qū)別購房人可從合同第一條“土地使用權的取得形式”中加以確認。房地產商提供的土地證明如果是通過“劃撥”得來,就是這里說的“小產權”;如果是通過“出讓”或“轉讓”得來,就是這里所說的“大產權”。 房屋屬于不動產,與其他商品的買賣不同,國家對此有明確的規(guī)定。購房者買了房子后能否順利取得合法的房屋所有權證,關鍵在于開發(fā)商能否先取得房屋所有權證,該過程也被稱做產權的“初始登記”,由開發(fā)商負責辦理。 開發(fā)商在取得房屋所有權證后,才能辦理買房人的房屋產權證,該過程也被稱做產權的“轉移登記”,購房者可以自行辦理也可以委托代理機構辦理房屋產權證。為此,購房者需要向房屋產權管理部門提供以下資料:1、項目的“大產權證”、“國有土地使用證”;2、房屋買賣合同(原件,核驗兩本加貼印花稅的合同);3、買賣雙方關于房號、房屋實測面積和房價結算的確認書(原件);4、房屋登記表、分戶平面圖兩份(原件);5、專項維修資金專用收據;6、契稅完稅或減免稅憑證; 7、購房者的有效身份證明。
查看全文↓ 2016-07-20 09:59:42

相關問題
-
答
-
答
1、土地出讓金的征收標準是由各地依據當地土地價值確定征收標準。2、一般依據房產所在地區(qū)參考價、房產使用剩余年限、房產的性質不同確定征收系數數。3、有實際成交價的,且不低于所在級別基準地價平均標準的按成交價不低于40%的標準計算出讓金,若成交價低于基準地價平均標準的,則依照全部地價40%計算。4、發(fā)生轉讓的劃撥土地使用權補辦出讓時,按基準地價平均標準的40%計算。5、通過以上方式計算的土地出讓金數額,土地使用權受讓人有異議的,由受讓人委托有資質的土地估價機構進行評估,按評估價的40%計算土地出讓金。6、劃撥土地使用權成本價格占土地價格的**高比例不得高于60%,在以劃撥土地使用權價格計算出讓金時,必須將成本價格換算成市場土地價格,再按不低于40%的標準計算土地出讓金。7、經常使用的計算出讓金的方式:(1)出讓金=房屋參考價格×房產證上的建筑面積×征收系數;(2)出讓金=基準地價×分攤土地面積×征收系數。
全部4個回答> -
答
怎么可能 要是小產權房轉正的話 那國家不是用自己的手打自己耳光嗎除非你轉戶口 成為那個集體的一員 就算是集體分配給您的宅基地
全部3個回答> -
答
樓上偏題,公房土地使用權是國土劃撥。小產權是集體土地。兩者完全不一樣。別指望能轉成大產權。按照我國國情,集體土地轉為國土,意味著新的城市規(guī)劃,直接涉及新的工程建設。有工程建設必然會有拆遷。從其他方面講。小產權直接轉大產權,引起多部法律條款相互沖突甚至作廢。
全部3個回答> -
答
房屋產權即房屋所有權,是指對房屋的行使占有、實用、處分、收益的權利,從概念上講房屋產權是沒有大小之分的。所謂的“大產權”和“小產權”只是一種較為通俗的說法,是房地產業(yè)內從業(yè)人員約定俗成的一種稱呼。但目前關于大產權與小產權的說法并不一樣,大致有三種解釋: 第一,是把開發(fā)商取得的房屋所有權稱為“大產權”,把買房人取得的房屋所有權稱之為“小產權”,或者說“大產權”是指整棟樓的產權,而“小產權”是指大產權分割后過戶到業(yè)主手中的產權,在實際的權利行使上,兩者是沒有質的區(qū)別。 第二,是把國家發(fā)產權證的叫大產權,國家不發(fā)產權證的,由鄉(xiāng)鎮(zhèn)政府發(fā)證書的叫小產權。購房人要注意的是鄉(xiāng)鎮(zhèn)政府發(fā)證書的房產實際上沒有真正的產權。這種房沒有國家發(fā)的土地使用證和預售許可證,購房合同國土房管局也不會給予備案。 第三,買房后如想再轉讓時,不用再交土地出讓金的叫“大產權”,在轉讓時要補繳土地出讓金的叫“小產權”。對這個區(qū)別購房人可從合同第一條“土地使用權的取得形式”中加以確認。房地產商提供的土地證明如果是通過“劃撥”得來,就是這里說的“小產權”;如果是通過“出讓”或“轉讓”得來,就是這里所說的“大產權”。 房屋屬于不動產,與其他商品的買賣不同,國家對此有明確的規(guī)定。購房者買了房子后能否順利取得合法的房屋所有權證,關鍵在于開發(fā)商能否先取得房屋所有權證,該過程也被稱做產權的“初始登記”,由開發(fā)商負責辦理。 開發(fā)商在取得房屋所有權證后,才能辦理買房人的房屋產權證,該過程也被稱做產權的“轉移登記”,購房者可以自行辦理也可以委托代理機構辦理房屋產權證。為此,購房者需要向房屋產權管理部門提供以下資料:1、項目的“大產權證”、“國有土地使用證”;2、房屋買賣合同(原件,核驗兩本加貼印花稅的合同);3、買賣雙方關于房號、房屋實測面積和房價結算的確認書(原件);4、房屋登記表、分戶平面圖兩份(原件);5、專項維修資金專用收據;6、契稅完稅或減免稅憑證; 7、購房者的有效身份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