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拆遷戶一定要團結一致,共同協(xié)商,不要被他們分化。同時對補償咨詢專業(yè)律師,由律師出面對付野蠻無理的拆遷。
全部3個回答>如何應對拆遷?
152****0482 | 2018-05-24 09:30:08
已有3個回答
-
154****3841
如果我們面對的是違法的強拆,即主體及強拆的程序均不合法的強拆,如村委會組織的強拆,幫拆等,都是不合法的強拆行為。我們需要做的有以下幾點:
1.保留證據如果不得不面臨拆遷方的非法強拆,那么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保留證據,也就是通過拍照、錄像甚至是公證的方式證明房屋存在的現(xiàn)狀,如果被拆遷的是企業(yè),那么對廠房、機器設備等相關物品的證據保留就更有意義了。只有及時做好取證和證據的保存,我們才能在遇到違法強拆時不至于慌了手腳,不至于在廠房、設備被毀損后不能證明我們被偷拆了,不能證明我們被偷拆后的損失;才能在向警方報警時,有讓警方不得不立案偵查的砝碼。
2.不搬家,堅守陣地有的被拆遷戶或企業(yè)一看見強拆通知,馬上想到的是我沒有能力和政府對抗到底,一旦強拆,損失必然慘重,所以把能搬的東西都先搬走。其實這是錯誤的,這會給拆遷方釋放一個信號,我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經到了底線,我們沒有勇氣也不打算抵抗到底。律師代理的案件中就遇到過這種情況,一個項目剩下的二十多戶,沒走的都被貼了強拆通知,其中大多數看到強拆通知后就把家里能搬的東西都搬走了,結果這些戶面對的是更凌厲的心理攻勢,要么很快妥協(xié)了,價格沒漲上去就簽了協(xié)議,要么就是**后真的被強拆了。
3.舉報投訴針對違法強拆的主體,找到相關的行政管理部門,向他們舉報反映問題,要求這些政府部門履行監(jiān)管的職責。舉報投訴要以信函的方式送達,一旦這個監(jiān)管部門沒有履行監(jiān)管職責構成法律上的行政不作為,我們就可以提現(xiàn)相關的法律訴訟進行維權。
4.反復報警如果違法的強拆真的來了,在保證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要不停的撥打110電話報警,并要求警察出警保護公民人身財產安全,如果警察遲遲不到現(xiàn)場,還可以對于警察的不作為向公安的監(jiān)察部門投訴。 -
133****8270
發(fā)布征地公告
查看全文↓ 2018-05-24 11:41:03
由縣或市級國土資源局在被征收土地所在地的村范圍內發(fā)布征地通告,告知被征土地的村集體經濟組織和村民。征地范圍、面積、補償方式、補償標準、安置途徑以及征地用途等。通告后搶栽、搶種的農作物或者搶建的建筑物不列入補償范圍。
該點要注意公告的發(fā)布主體,只有上述規(guī)定的機關單位才有權發(fā)布。在實際的拆遷中,后期因公告主體不合格而引起的訴訟也有很多現(xiàn)實案件,這是被征收拆遷人要尤為關注的點。
征詢村民意見,組織聽證
由縣或市級國土資源局會同所在的鄉(xiāng)鎮(zhèn)政府,就征地通告的內容征詢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有不同意見的應記錄在案,根據村委會或村民提出的意見分別處理并協(xié)調解決。對補償標準、安置途徑、補償方式有異議的,應告知被征地相對人有權提出聽證申請,并依法組織聽證。國土資源局應將村民對征收土地的意見和聽證的材料作為報批的必備材料歸檔上報。
發(fā)表個人意見,要求聽證是公民很重要的政治權利,尤其是在拆遷中,被征收拆遷人更應該著重行使權利。很多農民因為不知道或是不注重聽證的權利,才讓自己的房屋上利益糊里糊涂被侵占了。
地籍調查和地上附著物登記
由縣或市級國土資源局會同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實地調查被征土地的四至邊界、土地用途、土地面積,地上附著物種類、數量、規(guī)格等,并由國土資源局現(xiàn)場填制調查表一式三份,由國土資源局工作人員和所有權人、使用權人共同確認無誤后簽字。國土資源局應將所有權人、使用權人簽字的材料作為報批的必備材料歸檔上報。
這里就開始涉及到被征收拆遷農民要簽字的地方了。對于土地及其地上符著物的登記是對后期確定拆遷補償的一個重要參考,這個環(huán)節(jié)農民在簽字的時候一定要慎重,一定要保證所登記造冊的每一個字都與事實相符,切記不要出現(xiàn)“空白協(xié)議”的情況。 -
156****2655
信訪適度,切勿依賴
查看全文↓ 2018-05-24 11:35:35
中國百姓遇到問題大多熱衷于上訪和告御狀,被拆遷人也不例外。尤其面對逼遷的非人性手段,很多被拆遷戶都會選擇上訪。這樣會用嗎?當然,不能說一點用處都沒有,但絕對達不到**后的目的。且所花費的時間成本、物資成本和精力成本早已超過了維權本身。
2
信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這也是被拆遷戶維權的一個途徑,但一定要適度,把控好信訪的合法空間。目前我國不再接受越級上訪,且信訪受理后會提交給原職權部門處理。這樣的制度設定,使得被拆遷戶上訪實現(xiàn)權益變得更加困難。因此,相比較與信訪,走法律途徑會更有保障且直接效果明顯。
3
走關系、靠媒體也要適度
在被拆遷戶意識里,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這同樣也適用在拆遷中。也就是遇到逼遷,當事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去找人脈關系,對自己的補償進行操作。但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拿到了合理的補償,也要付出財力與人力,還要虧欠人情債。但是拆遷補償款只有這么多,找關系的人也多,誰能找得過誰呢?所以到**后的結果并不理想;再者,就是實在沒關系的人就期望通過媒體曝光自己的情況,來給政府施加壓力從而增加補償。但是這樣,往往前幾天拆遷的情況會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待新聞熱度消散以后,拆遷方依舊施壓逼遷,被逼遷戶的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

相關問題
-
答
-
答
政府強制拆遷問題。當拆遷戶與開發(fā)商在不能夠達成搬遷賠償協(xié)議時,開發(fā)商向當地政府申請行政強拆,拆遷戶予以暴力抗拆并非針對國家,而是針對損害自己合法權益的開發(fā)商。政府處理屬于商業(yè)性質拆遷”釘子戶”事件,就得分清是民事糾紛而非行政糾紛。是民事糾紛,就應本著雙方當事人平等原則,依據民法處理,并非像行政糾紛那樣,國家司法機關必須介入。因此,處理屬于商業(yè)利益的拆遷,公民與國家利益沒有法律上的實質接觸,政府出面是否合適,需要慎重考慮。政府一方面作為開發(fā)商的引鳳人,有必要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而另一方面面對的是補償款不到位,住戶不愿拆遷的堅決態(tài)度。在此既不能阻礙城市商業(yè)發(fā)展,又不能進行強制拆遷侵害公民私有財產。對此,政府部門應該擺正位置,端正作風,以協(xié)調的態(tài)度做調解員,促使開發(fā)商、拆遷戶重新協(xié)商,而不應該以強制拆遷為手段,威脅一方盡快達成協(xié)議。
全部3個回答> -
答
一、法律依據:《國有土地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二條:因征收房屋造成搬遷的,房屋征收部門應當向被征收人支付搬遷費;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產權調換房屋交付前,房屋征收部門應當向被征收人支付臨時安置費或者提供周轉用房。第二十七條:實施房屋征收應當先補償、后搬遷。作出房屋征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征收人給予補償后,被征收人應當在補償協(xié)議約定或者補償決定確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guī)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遷。禁止建設單位參與搬遷活動。第二十八條: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不提起行政訴訟,在補償決定規(guī)定的期限內又不搬遷的,由作出房屋征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強制執(zhí)行申請書應當附具補償金額和專戶存儲賬號、產權調換房屋和周轉用房的地點和面積等材料。二、律師意見:1、您應根據上述規(guī)定判斷相關單位或人員有無違反規(guī)定行為。2、一般情況下征收之前會給一個搬遷期限的。3、如未給您期限,您可以申請搬遷期限。4、有關行政機關如違法征收,您可以向當地法院提起行政訴訟。造成您損失的,您可以要求民事賠償。三、風險提示: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不提起行政訴訟,在補償決定規(guī)定的期限內又不搬遷的,由作出房屋征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
全部3個回答> -
答
第一、對自家房屋全方位取證:在取證方面,實務中有很多當事人在委托律師之前對自家房屋的整體外觀外貌以及房屋內部構造、屋內物品等進行拍照或錄像,房屋被拆除后進行訴訟的,證據上可能會缺失重要信息。法院審判案件也是遵循“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以及證據規(guī)則。所以,這里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對自己家房屋進行一個全方位的取證。根據《**高人民法院關于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可以采用拍照或錄像的方式,鑒于視覺效果以及在司法審判過程中法官的傾向性,建議大家**好采取錄像的形式,具有時間上的連貫性。2、錄像設備建議用照相機或攝像機,不建議手機拍攝??紤]到錄像文件占用設備的存儲空間比較大,手機容量較小,不易保存。3、房屋從遠處主街道開始進行拍攝,將房屋外門牌號、周邊路牌、標志性建筑物以及鄰居房屋等清晰得拍攝好,然后房屋大門、屋內總體構造以及屋內物品等靠近拍攝。4、屋內物品可單獨進行細節(jié)拍攝,拍攝期間可同時進行錄音,對物品的市場價可以簡單做個描述。5、錄像設備里的錄像不要刪除,這是原始證據。即使拷貝到電腦或手機上,從證據角度講,電腦和手機上的錄像都只是證據的復制件,不是原始證據。第二、了解一些拆遷方面的法律知識國家在依法治國,老百姓都要依法維權,所以要學習一些征地拆遷方面的基本的法律法法規(guī),不需要很精深,基本的征地拆遷流程應該知道。比如集體土地征收程序兩公告一登記,什么是兩公告、什么是一登記都要知道,拆遷辦想忽悠和糊弄你就沒辦法。第三、有選擇的申請政府信息公開房屋面臨拆遷,當事人可能并不了解拆遷項目,此時可以通過申請政府信息公開的方式來獲取相關項目信息和房屋征收信息。具體需要申請公開哪些信息,得通過分析具體個案情況來進行。不能盲目申請,一是浪費精力與時間,二是不能高效得掌握政府拆遷政策新動向,增加補償協(xié)議談判的籌碼。第四、適時提起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行政訴訟法》規(guī)定的提起行政訴訟的起訴期限為6個月,《**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規(guī)定了未告知訴權的起訴期限為1年。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程序的啟動,是對房屋征收補償談判**有力的支持。很多當事人往往在委托前耽誤起訴期或者收到被告答辯狀之后無從下手。也有很多情況下,當事人自己都不知道享有訴訟或復議的救濟權利,對哪些行為可以提起行政訴訟、哪些行為是要提起行政復議進行救濟的并不清楚。
全部3個回答> -
答
不知你的房屋產產權證是住宅還是營業(yè)房呢?如按你所述,你的房屋屬于拆遷非居住房屋,只要你具有營業(yè)執(zhí)照,產權證完備,拆遷人除應按非住宅房屋的補償標準給你補償外,還應當補償你下列費用:1、 按國家和你本地規(guī)定的貨物運輸價格、設備安裝價格計算的設備搬遷和安裝費用;2、 無法恢得使用的設備按重置價結合成新結算的費用。 你要積極爭取,以維護自己拆遷權益的**大化。
全部3個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