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房屋的平面**好為矩形,縱橫墻的設置盡可能對稱于房屋平面的兩個主軸,且上下層墻體應對齊。這樣遇地震時可使房屋能較好地保持協(xié)調一致,減少抗震不利環(huán)節(jié),抗震效果較好。如果房屋的質量中心和剛度中心不重合,地震時將產生扭轉作用,使房屋的震害加重。如因特殊需要,要求布置成較復雜平面時,則應設置防震縫,將房屋分隔成若干獨立的單元,以減輕震害。此外,對位于松軟地基和不均勻多層土地基上的房屋,為提高其豎向剛度,減小地基在震前和震后累計產生的不均勻沉降,房屋的長寬比值應控制在3~4之內。
全部3個回答>多層磚房的抗震構造措施有哪些
147****9291 | 2018-07-04 15:59:29
已有3個回答
-
141****3579
抗震等級要根據(jù)地區(qū)而定,構造柱在各種轉角處,墻長大于四米,以及無約束墻體端頭處,當然各個地區(qū)也有所不同,
查看全文↓ 2018-07-04 16:00:46 -
141****7494
砌體房屋是用屬脆性材料的磚或砌塊和砂漿砌筑而成的,其抗變形和抗震能力很差,因此,在歷次破壞性地震中,多層砌體房屋大量倒塌,危及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極為嚴重的損失.國內外實際震害表明:采用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和圈梁或鋼拉桿加強砌體房屋的抗震能力是十分有效的:因而,用構造柱加圈梁來加固砌體房屋這一加固方法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多層砌體房屋設置抗震構造雖已在我國實施了0多年,但實際施工中,由于抗震構造的設置在施工上有一定的難度,再加上近年來施工隊伍的勞動力流動性較大,部分施工企業(yè)和人員對抗震構造的施工規(guī)程不夠重視,操作不熟練,由此造成在多層砌體房屋舶施工中縱橫磚墻砌筑不同步,大量留直槎,且不按規(guī)定放置拉結筋等質量通病頻頻發(fā)生,致使砌體的整體性遭到削弱:房屋抗震由于其特殊的重要性和復雜性,因此在施工規(guī)程的技術要求上與一般的鋼筋混凝土工程和磚石工程有所不同現(xiàn)就燒結普通磚砌體承重的多層房屋抗震構造的施工技術要點闡述如下:1,混合結構內外墻在每個樓層140砌筑高度以下部位應同時咬槎砌筑,不得留直槎.上部不能同時砌筑而必須留置的臨時間斷處應砌成斜搓,斜磋長度不應小于高度的2/3:2,與構造柱相鄰的磚墻應砌成馬牙槎,每一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宜超過30.
查看全文↓ 2018-07-04 16:00:41
在墻體施工時,應根據(jù)馬牙槎的尺寸要求,從每層柱腳開始,先退后進,以保證柱腳為大截面相鄰磚墻馬牙槎的**小間距必須滿足構造的設計截面尺寸(一般為241×24).3,墻與構造柱應沿墻高每50設置2根中6水平拉接鋼筋聯(lián)結,每邊伸人墻內不應少于1).后砌的非承重墻與承重墻交接處,除應在蓐重墻留陽槎外,尚應沿墻高每50配置2根中6鋼筋互相拉結,鋼筋伸人每邊墻內的長度不應小于5吣啪=4,構造柱必須與圈梁聯(lián)結,在柱與圈梁相交的節(jié)點處應適當加密柱的箍筋,加密范圍在圈梁上下均不應小于六分之一層高或500.箍筋間距不宜小于(.構造柱的箍箭直徑均用中6箍筋端部應做135彎鉤,彎鉤的平直長度不應小于60:5,構造柱的縱向鋼筋搭接位置應從每層圈梁頂面開始.當混凝土等級為20.鋼筋采用級鋼筋時,搭接長度為35倍鋼筋直徑,采用級鋼筋的末端應加彎鉤.縱向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為2(.6,鋼筋混凝土圈粱的縱向鋼筋搭接長度和錨固長度均為35倍鋼筋直徑(20混凝土,級鋼筋).采用級鋼筋的末端應加彎鉤,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為25.形或形圈粱在轉角處要按設計要求增設附加筋.7,構造柱和回梁的混凝土強度等級宜為20,其骨料的**大粒徑不大于2為宜.新老混凝土結合處須先用水沖洗潤濕,再輔以20~厚的水泥砂漿,然后澆灌新的混凝土.8,在澆灌構造柱混凝土前,必須將磚砌體和模板澆水潤濕,并將模板內的落灰,磚碴和其它雜物清除干凈.在砌墻時,應在各層柱底部(圈粱面上)以及該層二次澆灌段的下端位置留出兩皮磚的洞眼,以便清除模板內雜物.清除完畢應立即封閉洞眼.9,構造柱的混凝土可分段澆灌,每段高度不宜大于2000或每層分兩次澆灌,在施工條件較好并能確保澆灌質量時,亦可每層一次澆灌.澆灌構造柱混凝土時宜用插入式振搗捧分層搗實.振搗棒應隨振隨撥,每次振搗層的厚度不得超過振搗棒有效長度的1.25倍.振搗時,應避免振搗棒直接觸碰墻身.構造柱從基礎到頂必須垂直,對準軸線基層問錯位和垂直度必須小于規(guī)范要求的允許偏差.在逐層安裝模板之前,必須根據(jù)柱軸線隨時校正豎筋的位置和垂直度.我國是地震多發(fā)性國家,全國三分之二的地區(qū)受到地震的影響.而多層砌體房屋是我國目前房屋建設筑的主要結構類型之一,因此,建筑工程的監(jiān)理和施工人員必須對多層砌體房屋設置抗震構造措施的重要性給予足夠的重視,并在工程建設過程中,采取切實有效的管理和技術措施,確保多層砌體房屋達到設計的抗震能力。 -
148****7040
樓主,你好
查看全文↓ 2018-07-04 16:00:32
多層磚房抗震構造措施
1.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小截面尺寸可采用240mm*180mm。
2.構造柱必須與鋼筋混凝土圈梁連接。
3.墻與構造柱連接處應砌成馬牙槎。
4.斜交抗震墻交接處應增設構造柱,且構造柱有效截面面積不小于240mm*180mm。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房屋抗震構造措施
1.構造柱應**小截面可采用190mm*190mm;
2.墻與構造柱連接處應砌成馬牙槎。
3.墻體的芯柱應符合相關要求;
4.小砌塊房屋各樓層均應設置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圈梁,不得采用槽形小砌埠作模,并應按規(guī)范的有關要求設置。
5.小砌塊房屋墻體交接處或芯柱、構造柱與墻體連接處,應設置拉結鋼筋網(wǎng)片。
更多房產知識,點擊左下角“樓盤網(wǎng)”.樓盤網(wǎng),為愛找個家.

相關問題
-
答
-
答
(1)多層砌體房屋的抗震構造措施多層砌體房屋是我們目前的主要結構類型之一。但是這種結構材料脆性大,抗拉、抗剪能力低,抵抗地震的能力差。震害表明,在強烈地震作用下,多層砌體房層的破壞部位主要是墻身,樓蓋本身的破壞較輕。因此,采取如下措施:1)設置鋼筋混凝土構件柱,減少墻身的破壞,并改善其抗震性能,提高延性。2)設置鋼筋混凝土圈梁與構造柱連接起來,增強了房屋的整體性,改善了房屋的抗震性能,提高了抗震能力。3)加強墻體的連接,樓板和梁應有足夠的長度和可靠連接。4)加強樓梯間的整體性等。(2)框架結構構造措施鋼筋混凝土框架房屋是我國工業(yè)與民用建筑較常用的結構形式。震害調查表明,框架結構震害的嚴重部位多發(fā)生在框架梁柱節(jié)點和填充墻處。一般是柱的震害重于梁,柱頂?shù)恼鸷χ赜谥住⒔侵恼鸷χ赜趦戎?、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框架設計成延性框架,遵守強柱、強節(jié)點、強錨固,避免短柱、加強角柱,框架沿高度不宜突變,避免出現(xiàn)薄弱層,控制**小配筋率,限制配筋**小直徑。構造上采取受力筋錨固適當加長,節(jié)點處箍筋適當加密等措施。(3)設置必要的防震縫不論什么結構形成,防震縫可以將不規(guī)則的建筑物分割成幾個規(guī)則的結構單元,每個單元在地震作用下受力明確、合理,避免產生扭轉或應力集中的薄弱部位,有利于抗震。
全部4個回答> -
答
(1)多層砌體房屋的抗震構造措施多層砌體房屋是我們目前的主要結構類型之一。但是這種結構材料脆性大,抗拉、抗剪能力低,抵抗地震的能力差。震害表明,在強烈地震作用下,多層砌體房層的破壞部位主要是墻身,樓蓋本身的破壞較輕。因此,采取如下措施:1)設置鋼筋混凝土構件柱,減少墻身的破壞,并改善其抗震性能,提高延性。2)設置鋼筋混凝土圈梁與構造柱連接起來,增強了房屋的整體性,改善了房屋的抗震性能,提高了抗震能力。3)加強墻體的連接,樓板和梁應有足夠的長度和可靠連接。4)加強樓梯間的整體性等。(2)框架結構構造措施鋼筋混凝土框架房屋是我國工業(yè)與民用建筑較常用的結構形式。震害調查表明,框架結構震害的嚴重部位多發(fā)生在框架梁柱節(jié)點和填充墻處。一般是柱的震害重于梁,柱頂?shù)恼鸷χ赜谥住⒔侵恼鸷χ赜趦戎?、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框架設計成延性框架,遵守強柱、強節(jié)點、強錨固,避免短柱、加強角柱,框架沿高度不宜突變,避免出現(xiàn)薄弱層,控制**小配筋率,限制配筋**小直徑。構造上采取受力筋錨固適當加長,節(jié)點處箍筋適當加密等措施。(3)設置必要的防震縫不論什么結構形成,防震縫可以將不規(guī)則的建筑物分割成幾個規(guī)則的結構單元,每個單元在地震作用下受力明確、合理,避免產生扭轉或應力集中的薄弱部位,有利于抗震
全部3個回答> -
答
依據(jù)建筑的重要性,建設地的設防烈度,建筑物結構的特點,高度,等確定抗震等級。這樣經濟,錢化在該用的地方??拐饦嬙齑胧菫楦骺拐鸬燃壎鴮卦O的一組措施等級高的,措施就多一些,嚴格一些。(舉個不怎么恰當?shù)睦?,你是健康人,坐車的措施就是站票了)追問有沒有什么依據(jù)???謝謝追答抗震規(guī)范上面就是這樣寫的,可查看規(guī)范并理解之。
全部3個回答> -
答
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7.1.7條:多層砌體房屋的結構體系,應符合下列要求:1 應優(yōu)先采用橫墻承重或縱橫墻共同承重的結構體系。2 縱橫墻的布置宜均勻對稱,沿平面內宜對齊,沿豎向應上下連續(xù);同一軸線上的窗間墻寬度宜均勻。3 房屋有下列情況之一時宜設置防震縫,縫兩側均應設置墻體,縫寬應根據(jù)烈度和房屋高度確定,可采用50~100mm: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2)房屋有錯層,且樓板高差較大;3)各部分結構剛度、質量截然不同。4 樓梯間不宜設置在房屋的盡端和轉角處。5 煙道、風道、垃圾道等不應削弱墻體;當墻體被削弱時,應對墻體采取加強措施;不宜采用無豎向配筋的附墻煙囪及出屋面的煙囪。6 不應采用無錨固的鋼筋混凝土預制挑檐。
全部3個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