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是房子高度你沒提,抗震等級只和設防烈度還有房子高度有關系,你說的七度區(qū)按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 50011-2010上6.1.2條小于等于24m的抗震等級為三級,大于24m的抗震等級為二級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頂?shù)母叨?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頂部分);
全部3個回答>框架的抗震等級如何確定?有怎樣的規(guī)范呢?
145****9343 | 2018-11-08 00:25:12
已有3個回答
-
134****4687
抗震等級:是設計部門依據國家有關規(guī)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類與設防標準”,根據烈度、結構類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級進行的具體設計。
查看全文↓ 2018-11-08 00:25:46
以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為例,抗震等級劃分為四級,以表示其很嚴重、嚴重、較嚴重及一般的四個級別。 -
156****6663
(1)多高層建筑結構的抗震措施是根據抗震等級確定的,抗震等級的確定與建筑物的類別相關,不同的建筑物類別在考慮抗震等級時取用的抗震烈度與建筑場地類別有關,也就是考慮抗震等級時取用烈度與抗震計算時的設防烈度不一定相同。
查看全文↓ 2018-11-08 00:25:35
(2)建筑結構應根據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為甲、乙、丙、丁類四個抗震設防類別。 -
136****6235
框架結構的抗震等級是根據規(guī)范要求確定的。確定一個框架結構的抗震等級需要參考兩本結構規(guī)范:
查看全文↓ 2018-11-08 00:25:34
1、《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8);
2、《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先根據《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確定建筑物抗震設防分類,再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49頁)確定建筑物的抗震等級。

相關問題
-
答
-
答
(1)多高層建筑結構的抗震措施是根據抗震等級確定的,抗震等級的確定與建筑物的類別相關,不同的建筑物類別在考慮抗震等級時取用的抗震烈度與建筑場地類別有關,也就是考慮抗震等級時取用烈度與抗震計算時的設防烈度不一定相同。 (2)建筑結構應根據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為甲、乙、丙、丁類四個抗震設防類別。 建筑的抗震設防類別劃分見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 50223的規(guī)定,也可見《建筑抗震設計手冊》(1994年版)高層建筑沒有丁類抗震設防。 各抗震設防類別的高層建筑結構,其抗震措施應符臺下列要求: 1)甲類、乙類建筑:當本地區(qū)的抗震設防烈度為6~8度時,應符合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當本地區(qū)的設防烈度為9度時,應符合比9度抗震設防更高的要求。當建筑場地為Ⅰ類時,應允許仍按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構造措施; 2)丙類建筑:應符合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當建筑場地為I類時,除6度外,應允許按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構造措施.按建筑類別及場地調整后用于確定抗震等級烈度,按調整后的抗震等級烈度。 3)抗震設計時,多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構件應根據設防烈度、結構類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級,并應符合相應的計算和構造措施要求。A級高度丙類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抗震等級應按表3.11確定。當本地區(qū)的設防烈度為9度時,A級高度乙類建筑的抗震等級應按本節(jié)第9條規(guī)定的特一級采用,甲類建筑應采取更有效的抗震措施。 注:本規(guī)程“特一級和一、二、三、四級”即“抗震等級為特一級和一、二、三、四級”的簡稱。 4)抗震設計時,B級高度丙類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抗震等級應按表3-12確定。 5)建筑場地為Ⅲ、Ⅳ類時,對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 15G和O.30G的地區(qū),宜分別按抗震設防烈度8度(0.20G)和9度(0.40G)時各類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構造措施。 6)抗震設計的多高層建筑,當?shù)叵率翼攲幼鳛樯喜拷Y構的嵌固端時,地下一層的抗震等級應按上部結構采用,地下一層以下結構的抗震等級可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三級或四級,地下室柱截而每側的縱向鋼筋面積除應符合計算要求外,不應少于地上一層對應柱每側縱向鋼筋面積的1.1倍;地下室中超出上部主樓范圍且無上部結構的部分,其抗震等級可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三級或四級。9度抗震設計時.地下室結構的抗震等級不應低于二級。 7)抗震設計時、與主樓連為整體的裙樓的抗震等級不應低于主樓的抗震等級;主樓結構在裙房頂部上、下各一層應適當加強抗震構造措施。 8)房屋高度大、柱距較大而柱中軸力較大時,宜采用型鋼混凝土柱、鋼管混凝土柱,或采用高強度混凝土柱。 9)高層建筑結構中,抗震等級為特一級的鋼筋混凝土構件,除應符合一級抗震等級的基本要求外,尚應符臺下列規(guī)定:
全部3個回答> -
答
抗震等級是設計部門依據國家有關規(guī)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類與設防標準”,根據設防類別、結構類型、烈度和房屋高度四個因素確定,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級進行的具體設計。以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為例,抗震等級劃分為一級至四級,以表示其很嚴重、嚴重、較嚴重及一般的四個級別。在中國建筑業(yè)中,已經開始嚴格執(zhí)行這個等級標準。各抗震設防類別的高層建筑結構,其抗震措施應符合下列要求:1)甲類、乙類建筑:當該地區(qū)的抗震設防烈度為6~8度時,應符合該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當該地區(qū)的設防烈度為9度時,應符合比9度抗震設防更高的要求。當建筑場地為Ⅰ類時,應允許仍按該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構造措施;⑴框架柱應符合下列要求:①宜采用型鋼混凝土柱或鋼管混凝土柱;②柱端彎矩增大系數(shù)`Η_C`、柱端剪力增大系數(shù)`Η_VC`.應增大20%;⑵框架梁應符合下列要求:①梁端剪力增大系數(shù)≈“應增大20%;②梁端加密區(qū)箍筋構造**小配箍率應增大10%。⑶框支柱應符合下列要求:①宜采用型鋼混凝士柱或鋼管混凝土柱;②底層柱下端及與轉換層相連的柱上端的彎矩增大系數(shù)取1.8,其余層柱端彎矩增大系數(shù)`Η_R`應增大20%;柱端剪力增大系數(shù)`Η_VR`應增大20%;地震作用產生的柱剪力增大系數(shù)取1.8,但計算柱軸壓比時可不計該項增大;⑷筒體、剪力墻應符合下列要求:②一般部位的水平和豎向分布鋼筋**小配筋率應取為0.35%,底部加強部位的水平和豎向分布鋼筋的**小配筋率應取為0.4%;③約束邊緣構件縱向鋼筋**小構造配筋率應取為1.4%.配箍特征值宜增大20%;構造邊緣構件縱向鋼筋的配筋率不應小于1.2%;框支剪力墻結構的落地剪力墻底部加強部位邊緣構件宜配置型鋼,型鋼宜向上、下各延伸一層。⑸剪力墻和簡體的連梁應符合下列要求:①當跨高比不大于2時,應配置交叉暗撐;②當跨高比不大于1時,宜配置交叉暗撐;③交叉暗撐的計算和構造宜符合本書第10章10.7條的規(guī)定。
全部3個回答> -
答
依據建筑的重要性,建設地的設防烈度,建筑物結構的特點,高度,等確定抗震等級。這樣經濟,錢化在該用的地方??拐饦嬙齑胧?,是為各抗震等級而對應地設的一組措施等級高的,措施就多一些,嚴格一些。(舉個不怎么恰當?shù)睦?,你是健康人,坐車的措施就是站票了)追問有沒有什么依據?。恐x謝追答抗震規(guī)范上面就是這樣寫的,可查看規(guī)范并理解之。
全部3個回答> -
答
抗震設防烈度是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權限批準作為一個地區(qū)抗震設防依據的地震烈度,目前抗震規(guī)范中一共考慮了6、7、8、9度抗震設防和不設防。現(xiàn)行《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 50011-2001)把混凝土結構抗震分為一、二、三、四共4個不同的等級。一級抗震要求**高,四級抗震要求比較低。比如,《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 50011-2001)第6.1.2條規(guī)定了現(xiàn)澆鋼筋砼房屋的抗震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