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通明溝和集水井排水法:在開挖基坑的一側、兩側或四側,或在基坑中部設置排水明溝,在四角或每隔20~30m設一集水井,使地下水流匯集于集水井內,再用水泵將地下水排出基坑外2、井點降水法:單層輕型井點、多層輕型井點、噴射井點、電滲井點、管井井點、深井井點、無砂混凝土管井點以及小沉井井點等(1)輕型井點系在基坑外圍或內部豎向埋設一系列井點管深入含水層內,井點管的上端通過連接管與集水總管連接,集水總管再與真空泵和離心水泵相聯(lián),啟動真空泵,使井點系統(tǒng)周圍形成一個真空區(qū),真空區(qū)通過砂井向上向外擴展一定范圍,地下水便在真空泵吸力作用下,使井點附近的地下水通過砂井、濾水管被強制吸人井點管和集水總管,排除空氣后,由離心水泵的排水管排出,使井點附近的地下水位得以降低。這樣井點附近的地下水位與真空區(qū)外的地下水位之間,形成一個水頭差,真空區(qū)外的地下水以重力方式流向井點排出地面,從而達到降低地下水位的目的)。……(建議參考降排水資料)
全部3個回答>地基維護方法是什么?。?/h1>
156****4916 | 2018-11-26 22:02:39
已有3個回答
-
145****1693
地基維護方法為:
查看全文↓ 2018-11-26 22:03:12
A 、地基處理的方法:
一、換填法:當建筑物基礎下的持力層比較軟弱、不能滿足上部結構荷載對地基的要求時,常采用換土墊層來處理軟弱地基。即將基礎下一定范圍內的土層挖去,然后回填以強度較大的砂、碎石或灰土等,并夯實至密實。
二、預壓法:預壓法是一種有效的軟土地基處理方法。該方法的實質是,在建筑物或構筑物建造前,先在擬建場地上施加或分級施加與其相當?shù)暮奢d,使土體中孔隙水排出,孔隙體積變小,土體密實,提高地基承載力和穩(wěn)定性。堆載預壓法處理深度一般達10m左右,真空預壓法處理深度可達15m左右。
三、強夯法:強夯法是法國L·梅納(Menard)1969年首創(chuàng)的一種地基加固方法,即用幾十噸重錘從高處落下,反復多次夯擊地面,對地基進行強力夯實。實踐證明,經夯擊后的地基承載力可提高2~5倍,壓縮性可降低200~500%,影響深度在10m以上。
四、振沖法:振沖法是振動水沖擊法的簡稱,按不同土類可分為振沖置換法和振沖密實法兩類。振沖法在粘性土中主要起振沖置換作用,置換后填料形成的樁體與土組成復合地基;在砂土中主要起振動擠密和振動液化作用。振沖法的處理深度可達10m左右。
五、深層攪拌法:深層攪拌法系利用水泥或其它固化劑通過特制的攪拌機械,在地基中將水泥和土體強制拌和,使軟弱土硬結成整體,形成具有水穩(wěn)性和足夠強度的水泥土樁或地下連續(xù)墻,處理深度可達8~12m。 施工過程:定位—沉入到底部—噴漿攪拌(上升)—重復攪拌(下沉)—重復攪拌(上升)—完畢
六、砂石樁法:振動沉管砂石樁是振動沉管砂樁和振動沉管碎石樁的簡稱。振動沉管砂石樁就是在振動機的振動作用下,把套管打入規(guī)定的設計深度,夯管入土后,擠密了套管周圍土體,然后投入砂石,再排砂石于土中,振動密實成樁,多次循環(huán)后就成為砂石樁。也可采用錘擊沉管方法。樁與樁間土形成復合地基,從而提高地基的承載力和防止砂土振動液化,也可用于增大軟弱粘性土的整體穩(wěn)定性。其處理深度達10m左右。
七、土或灰土擠密樁法:土樁及灰土樁是利用沉管、沖擊或爆擴等方法在地基中擠土成孔,然后向孔內夯填素土或灰土成樁。成孔時,樁孔部位的土被側向擠出,從而使樁周土得以加密。土樁及灰土樁擠密地基,是由土樁或灰土樁與樁間擠密土共同組成復合地基。土樁及灰土樁法的特點是:就地取材,以土治土,原位處理、深層加密和費用較低。 -
136****6884
選擇地基處理方法的步驟:
查看全文↓ 2018-11-26 22:03:04
1根據(jù)結構類型、荷載大小及使用要求,結合地形地貌、地層結構、土質條件、地下水特征、環(huán)境情況和對鄰近建筑的影響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初步選出幾種可供考慮的地基處理方案,包括選擇兩種或多種地基處理措施組成的綜合處理方案;
2對初步選出的各種地基處理方案,分別從加固原理、適用范圍、預期處理效果、耗用材料、施工機械、工期要求和對環(huán)境的影響等方面進行技術經濟分析和對比,選擇**佳的地基處理方法;
3對已選定的地基處理方法,宜按建筑物地基基礎設計等級和場地復雜程度,在有代表性的場地上進行相應的現(xiàn)場試驗或試驗性施工,并進行必要的測試,以檢驗設計參數(shù)和處理效果。如達不到設計要求時,應查明原因,修改設計參數(shù)或調整地基處理方法 -
145****2187
一般地基處理是指提高地基的承載力,以改善其變形性能或滲透性能而采取的技術措施。常用的地基處理方法:換填墊層、壓實或夯實地基、預壓或真空預壓地基、加筋墊層處理、砂石樁復合地基、水泥土攪拌樁復合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樁復合地基、砂石樁復合地基、旋噴樁復合地基、樹根樁(微型樁)復合地基、注漿加固地基等。
查看全文↓ 2018-11-26 22:02:59

相關問題
-
答
-
答
二、方法:地基驗槽以觀察法為主,輔以釬探法。
全部3個回答> -
答
實際施工過程中,通常處理基礎的方法有換土墊層法、深層密實法、排水固結法、化學加固法、加筋法、熱學法。例如雙層護膜法:如果過軟土層不是類似淤泥的粘質土層, 而是沙土層, 可以采用雙層模護壁,在靠樁孔土壁側也貼一層模板,護壁混凝土夾在兩層模板中間。土壁一側模板無法拆除,用 2mm 厚的竹編板裁割成 330mm 寬、600mm 左右長的單塊,每一節(jié)土層基本挖到 250mm 深時, 將單塊竹編板斜向插入孔周, 然后扶正, 用長約 300mm 直徑 6mm 鋼筋,緊貼竹編板一端 100mm 左右插入孔底未擾動土層 150mm 左右,將 竹編板一端卡??;接著安裝第二塊竹編板:與第一塊竹編板未卡鋼筋一端搭接 80mm~100mm,用鋼筋采用同樣的方法卡牢,直至圍閉整圈。繼續(xù)將泥沙下挖至 一個護壁高度,用水泥編制袋、或谷草、爛衣褲填塞孔壁坍塌的孔洞,綁扎護壁 鋼筋、安裝內圈模板澆筑護壁混凝土。如此反復直至穿過流砂土層。
全部3個回答> -
答
換填 壓實 樁基 原土翻夯 你得給個具體情況啊 東西有點多。。需要路基土情況概要
全部4個回答> -
答
地期也沉一般是地下水降低導致,另外就是當時砌筑的基礎(地基、地層)不密實,久了就下沉。處理地下水降低的情況一般是要阻止繼續(xù)下降,所以是用回灌的辦法,但如果只是圍墻的基礎下沉,應當是第二種情況即原基礎不密實。處理的原則就是想辦法使基礎密實,一般是夯實,碾壓、自然下沉,土層固化前面二種都必須是在圍墻拆除的前提下完成,第三種就是等到沉降穩(wěn)定了,也就是不再下沉了,重新砌筑,第四種就是在不拆除圍的前提下,用壓力把水泥漿灌入到基礎下使土和水泥混合成為水泥土,從而形成比較堅硬的基礎達到不下沉的效果。選擇灌注水泥漿,但是費用會比較大,除非你的圍墻很重要一定不能拆除
全部3個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