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到銀行還貸款解抵押,在和房本上的那個人過戶就行,正常要是夫妻的話更名只花個80多塊錢的工本費,要不是這種關系的話那就得走買賣流程的,繳稅是看你房子的面積的,90平以下契稅1% 營業(yè)稅5.5% 個稅1% 90到140以下契稅1.5% 營業(yè)說5.5% 個稅1% 140平以上{包括140平}契稅3% 營業(yè)稅5.5% 個稅1%按這個標準交就行
全部4個回答>我想咨詢下關于小產權房怎樣過戶
156****6600 | 2018-08-15 12:59:28
已有3個回答
-
141****3431
“小產權房”是一些村集體組織或者開發(fā)商打著新農村建設等名義出售的、建筑在集體土地上的房屋小產權房一般是集體土地建的房子,不是說沒有房產證,它的證一般是綠色的小本本,不過2010年后也有的地方是紅色的大本本,不過你注意看,它上面蓋的一般是鄉(xiāng)政府的章,不是房產局的,小產權房沒有土地證的。不能過戶,當可以協議買賣,有風險。
查看全文↓ 2018-08-15 13:00:09
小產權產權不受法律保護
購買小產權二手房的風險遠遠要比收益大得多,消費者**好不要再將目光集中在這種產權類型的二手房上面。首先,所謂小產權、鄉(xiāng)產權只是當地政府用宅基地蓋起的房子,沒有真正的產權,不受國家法律保護,不具有房屋的所有、轉讓、處分、收益等權利,且不能辦理房屋的產權過戶手續(xù)。其中**為關鍵的是,即使作為完全自住的房屋,沒有房產證,就意味著購房人不是合法產權人,不能以法律為武器來維護自身的權益。
小產權房遭遇拆遷無補償
如果小產權、鄉(xiāng)產權在國家規(guī)劃用地范圍之內,那就是“拆你沒商量”,國家不會給你同等于大產權的拆遷款,即使有補償,也是很少的一部分,并且因為法律不承認房主的產權,很可能補償費用只給農村的大隊或者鄉(xiāng)政府,這樣,房主的利益保障等于是沒有任何的法律支撐。房主沒有權利跟國家討價還價,想當“釘子戶” 都沒有機會。小產權、鄉(xiāng)產權還不如使用權有保障。 -
153****9710
小產權房是不合法的,也是拿不到產權證的,沒有產權證就無法過戶。這樣的房子雖然便宜,但風險很大,**好不要介入這樣的交易。
查看全文↓ 2018-08-15 13:00:02 -
156****3831
在中國,小產權房的購買問題上面,一直困擾著許多有意購房的人士。在有關專家眼里,小產權房雖然便宜,但是沒有房產證,所以一直不受他們推薦。不過如果你打算購買小產權房的話,在過戶問題上面,要走哪些程序呢?
查看全文↓ 2018-08-15 12:59:54
小產權房是一些村集體組織或者開發(fā)商,打著新農村建設等名義出售的、建筑在集體土地上的房屋小產權房,一般是集體土地建的房子,不是說沒有房產證,它的證一般是綠色的小本本,不過2010年后也有的地方是紅色的大本本,不過你注意看,它上面蓋的一般是鄉(xiāng)政府的章,不是房產局的,小產權房沒有土地證的。不能過戶,當可以協議買賣,有風險。
正規(guī)合法的房屋必須是5證齊全的,《國有土地使用證》、《建設用地規(guī)劃許可證》、《建筑工程規(guī)劃許可證》、《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證》、《商品房預售許可證》缺一不可,而小產權項目有的連1個證都沒有,更不用說房產證了。
一般來說,小產權房可以分為三類:即:在由單位享有使用權的國有劃撥土地或出讓土地上建設的住房、經濟適用房和在集體土地上建設的住房。前兩者的話,主要補交了土地出讓金或者是買房超過5年就可以進行過戶手續(xù)了,但是如果是在集體土地上建設的房屋的話,是不能夠進行過戶的。

相關問題
-
答
-
答
宅基地是農村的農戶或個人用作住宅基地而占有、利用本集體所有的土地。包括建了房屋、建過房屋或者決定用于建造房屋的土地,建了房屋的土地、建過房屋但已無上蓋物或不能居住的土地以及準備建房用的規(guī)劃地三種類型。宅基地的所有權屬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 小產權房是指在農村集體土地上建設的房屋,未繳納土地出讓金等費用,其產權證不是由國家房管部門頒發(fā),而是由鄉(xiāng)政府或村政府頒發(fā),亦稱“鄉(xiāng)產權房”?!靶‘a權房”不是法律概念,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形成的一種約定俗成的稱謂。該類房沒有國家發(fā)放的土地使用證和預售許可證,購房合同在國土房管局不會給予備案。所謂產權證亦不是真正合法有效的產權證。 小產權房的出現與城市房價躥升密不可分,其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亦是從房價上漲邁入快速之年的2007年開始的。按照國家的相關要求,“小產權房”不得確權發(fā)證,不受法律保護。
全部3個回答> -
答
從2012年3月1日起,房產交易以前都需要交,高層帶電梯133元/平米;多層無電梯51元/平米。每一套房產只需交一次,只要做過維修基金的房產再交易就不必交了。
全部5個回答> -
答
安置房買賣合同主要內容是包括買方和賣方的基本信息,例如姓名,年齡,家庭住址,然后是關于安置房的一個產權狀況,安置房的面積,安置房的。房屋性質等等,然后還應當寫明,雙方的一個權利義務,比如說買方需要支付多少的價款什么時候以什么方式支付,然后賣方什么時候交付房屋,什么時候辦理過戶手續(xù)等等。
全部5個回答> -
答
1、了解房屋情況。買方了解房屋整體現狀及產權狀況,要求賣方提供合法的證件,包括房屋所有權證書、身份證件及其它證件。2、查檔:買賣雙方持房產證原件或按揭合同原價到檔案大廈國土部門查房檔案;3、簽合同:如賣方提供的房屋合法,可以交易,買方可以交納購房定金(但不是商品房買賣的必經程序)。買賣雙方通過協商,對房屋坐落位置、產權狀況及成交價格、房屋交付時間、房屋交付、產權辦理等達成一致意見后,雙方簽訂至少一式三份的房屋買賣合同。4、申請過戶。買賣雙方共同向房地產交易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管理部門要查驗有關證件,審查產權,對符合上市條件的房屋準予辦理過戶手續(xù)。如果存在無產權或部分產權未得到其他產權共有人書面同意的情況,則拒絕申請。5、立契。房地產交易管理部門審核批準后,交易雙方才能辦理立契手續(xù)。6、繳納稅費。稅費的構成比較復雜,要根據交易房屋的性質而定。比如房改房、經濟適用房與其它商品房的稅費構成是不一樣的。7、辦理產權轉移過戶手續(xù)。交易雙方在房地產交易管理部門辦理完產權變更登記后,買方憑領取房屋所有權證通知單到發(fā)證部門申領新的產權證。8、買方付清所有房款領取房屋所有權證,賣方交付房屋并結清物業(yè)費。
全部3個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