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流轉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一直存在,一般是以出讓、轉讓、出租和抵押等形式自發(fā)流轉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隱性市場?!吨泄埠诵年P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建立城鄉(xiāng)統(tǒng)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在符合規(guī)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s小征地范圍,規(guī)范征地程序,完善對被征地農民合理、規(guī)范、多元保障機制。擴大國有土地有償使用范圍,減少非公益性用地劃撥。建立兼顧國家、集體、個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合理提高個人收益。完善土地租賃、轉讓、抵押二級市場。土地產權完善后,土地流轉更活躍,集體土地流轉入市可以降低農民的生產成本,多種流轉方式可以幫助農民選擇**合適的收益方式,同時盤活現有的閑置土地資源,此項土地改革**大的受益者還是土地經營權的所有者。
全部3個回答>集體土地入市流轉有什么好處呢?
152****2532 | 2018-12-13 18:28:58
已有3個回答
-
141****6457
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流轉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一直存在,一般是以出讓、轉讓、出租和抵押等形式自發(fā)流轉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隱性市場。
查看全文↓ 2018-12-13 18:29:25
《中共核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建立城鄉(xiāng)統(tǒng)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在符合規(guī)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s小征地范圍,規(guī)范征地程序,完善對被征地農民合理、規(guī)范、多元保障機制。擴大國有土地有償使用范圍,減少非公益性用地劃撥。建立兼顧國家、集體、個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合理提高個人收益。完善土地租賃、轉讓、抵押二級市場。
土地產權完善后,土地流轉更活躍,集體土地流轉入市可以降低農民的生產成本,多種流轉方式可以幫助農民選擇**合適的收益方式,同時盤活現有的閑置土地資源,此項土地改革**大的受益者還是土地經營權的所有者。 -
159****5290
建立城鄉(xiāng)統(tǒng)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在符合規(guī)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s小征地范圍,規(guī)范征地程序,完善對被征地農民合理、規(guī)范、多元保障機制。擴大國有土地有償使用范圍,減少非公益性用地劃撥。建立兼顧國家、集體、個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合理提高個人收益。完善土地租賃、轉讓、抵押二級市場。
查看全文↓ 2018-12-13 18:29:17
集體建設用地的流轉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直接轉讓、出租土地使用權; (2)農村房屋產權人轉讓、出租房產時,連帶轉讓、出租土地使用權; (3)鄉(xiāng)村企業(yè)的兼并、改制過程中涉及集體土地轉讓、出租; (4)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土地使用權作價入股、聯營等形式新辦企業(yè); (5)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土使用權合作的方式開發(fā)項目; (6)經征用、補辦為國有土地并輸轉讓、出租; (7)由于企業(yè)破產清算或債權債務因素,經司法裁定發(fā)生流轉。推行集體建設用地流轉,有利于農村經濟改革的深化,有利于農村土地法律制度的完善。
“集體建設用地是指鄉(xiāng)(鎮(zhèn))村建設用地,鄉(xiāng)(鎮(zhèn))村建設用地是指鄉(xiāng)(鎮(zhèn))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村個人投資或集資,進行各項非農業(yè)建設所使用的土地。主要包括:鄉(xiāng)(鎮(zhèn))村公益事業(yè)用地和公共設施用地,以及農村居民住宅用地。集體建設用地流轉,簡單的說,就是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可以在市場上像商品一樣買賣,但不能用于商品房開發(fā)?!北本┰诿魇紫瘲钤诿髡f。 -
135****3908
三中全會后首個土改方案 ——集體建設用地可流轉。《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
查看全文↓ 2018-12-13 18:29:05
建立多元統(tǒng)一的農村土地市場。允許集體建設用地通過出讓、租賃、作價出資、轉讓、出租等方式依法進行流轉,用于工業(yè)、商業(yè)、旅游和農民住宅小區(qū)建設等。
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關于土地制度改革的表述是很重要的一塊內容,人們也就很自然地關心未來的改革中農民將怎樣獲得更多的權益?這種權益怎樣得到更好的保障?就在三中全會閉幕的那一天,人們注意到一份安徽版的土地改革方案出臺了,而且有了突破性進展——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可流轉。

相關問題
-
答
-
答
一、農村土地流轉是指農村家庭承包的土地通過合法的形式,保留承包權,將經營權轉讓給其他農戶或其他經濟組織的行為。二、農民土地流轉好處1、農民可以通過土地流轉,開展規(guī)?;⒓s化、現代化的農業(yè)經營模式。2、農民土地使用權流轉,本質上可以使農民的土地權利和利益得到調整,可以充分保障農民權益。3、農村土地使用權有序流轉可以促進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既可避免耕地拋荒,又能獲得更多的流轉收益。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已于2005年1月7日經農業(yè)部第2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
全部3個回答> -
答
隨著城鎮(zhèn)國有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集體土地特別是城市規(guī)劃區(qū)內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使用權價值和資產價值越來越顯現,交易活動越來越頻繁,這也就形成了集體土地入市。
全部3個回答> -
答
1、【農村集體土地的發(fā)包方能做為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主體嗎?】:不能。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主體只能是【承包方】,不能是發(fā)包方。依據是:《土地承包法》第三十四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主體是承包方。承包方有權依法自主決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流轉和流轉的方式?!狈治觯喝绻l(fā)包方可以成為流轉的主體,有發(fā)包方在承包期內變相收回承包地之嫌。但《土地承包法》規(guī)定,在承包期內發(fā)包方除法定情形外不得收回承包地。而且,發(fā)包方對外出讓所有的土地,應是發(fā)包、不能稱為流轉。2、【發(fā)包方能不能成為流轉方或作為受讓方參與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不能。(1)發(fā)包方不能成為流轉方:依據同上法條。分析:流轉是指將尚在承包期內的土地進行使用權轉讓,而在承包期內的土地發(fā)包方不得收回,所以流轉權的主體應是承包方、而不能是發(fā)包方,當然發(fā)包方也就不能成為流轉方。(2)發(fā)包方不能作為受讓方:依據同上。發(fā)包方如果作為流轉的受讓方,同樣是變相收回了尚在承包期內的承包土地,違反了《土地承包法》的規(guī)定和中央關于承包權三十年不變的政策 。《土地承包法》規(guī)定發(fā)包方可以有限參與流轉,但不能成為受讓方,即:流轉以是轉讓方式進行時,應經發(fā)包方同意;以轉包、出租、互換或其他方式流轉的,應報發(fā)包方備案。依據:《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七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當事人雙方應當簽訂書面合同。采取轉讓方式流轉的,應當經發(fā)包方同意;采取轉包、出租、互換或者其他方式流轉的,應當報發(fā)包方備案。
全部3個回答> -
答
城鎮(zhèn)住房用地登記發(fā)證的范圍包括城鎮(zhèn)房改房、經濟適用住房、商品房和其他住房用地,它是房屋所有權和國有土地使用權發(fā)生轉移后的變更土地登記,發(fā)證對象為擁有房屋所有權的住房產權人。 國有土地使用證房屋和土地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只有進行發(fā)證登記并且兩者權利主體一致,房屋產權人的合法權益才能得到有效保護。
全部5個回答>